繼小本之後是我們的小雀斑 Eddie Redmayne。上一篇網誌 後時隔多年,一直有想再整理一些新電影的心得,這次就借悲慘世界的契機,來帶大家再一次認識Eddie吧!
![]() |
Rising star Eddie Redmayne (1) |
![]() |
Rising star Eddie Redmayne (2) |
![]() | ||
Rising star Eddie Redmayne (4) |
![]() |
Rising star Eddie Redmayne (5) |
音樂劇演員 Eddie
Eddie在出演電影前是以音樂劇演員身分活動的。在劍橋三一學院專攻藝術史,同時也是英國國家青年劇團(National Youth Theatre,NYT)團員的他,於2002年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十二夜( Twelfth Night)》反串演出女主角Viola ,這也是他首次的正式舞台演出。2004年東尼獎舞台劇《The Goat, or Who Is Sylvia?》中的同性戀兒子Billy,讓他打敗小本的哈姆雷特獲得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s和Critics' Circle Theatre Awards的傑出新人獎。▼早期的青澀Eddie

Twelfth Night , 2002

The Goat, or Who Is Sylvia? , 2004

儘管Eddie開始接演一些電影電視作品,卻不忘舞台劇的初衷。2009年出演音樂劇《Red》當中的畫家助理Ken,該戲讓他一舉拿下2010年英國Olivier獎及Tony獎的最佳配角獎項 (Best Performance by a Featured Actor in a Play)。
RED, 2009


▼東尼獎致詞
能言善道也是艾迪的一項特質啊!
2011年底到2012年初Eddie出演知名莎劇《理查二世 Richard II》,扮演脆弱又任性的Richard II,並獲得該年Critics' Circle Theatre Award的最佳莎士比亞表演 (Best Shakespearean Performance)獎項。( btw 小本詮釋的理查二世大家可以到這邊看。)




2012年Eddie參演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革命青年Marius一角,與Hugh Jackman、Anne Hathaway等強大的卡司群一同飆戲(飆歌?),讓更多主流大眾能欣賞到他的歌演實力。
時尚男孩 Eddie

身為一個181公分高,有著低啞聲線、男孩氣息的雀斑和明顯顴骨(freckled cheekbone sexiness!),英倫范十足的高端長相,怎麼會被時尚圈輕易放過。2008年Eddie與Alex Pettyfer等新生代影星,一同擠身Berbury男孩的行列。不過在一群好看的男孩女孩大堆頭(還有Agyness Deyn)中,你很容易忽略這個還略顯生澀的男孩的身影。
2012年春夏,我們很高興Eddie又重回Berbury的懷抱,與當紅的新生代超模Cara Delevingne共同擔任代言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也讓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urberry 2012 AW秀場首排
▼ Vogue雜誌 December 2011 (與超模Karlie Kloss)

%2B3.jpg&container=blogger&gadget=a&rewriteMime=image%2F*)
除了代言模特、幫時尚雜誌拍攝畫報外,纖瘦修長的身材和合身的時尚品味,也讓他的紅毯造型成為關注焦點,更獲得2012年Red Carpet Fashion Awards 最佳著裝男星 (Best Dressed Male for 2012)、Vanity Fair Style Issue 國際最佳衣著 (The International Best-Dressed List)、Instyle 年度50最佳穿著男星(Top 50 Best Dressed Men) 等獎項,還被時尚雜誌Glam'mag選為《2012年百大性感男星(Sexiest Men of 2012)》、The Style King 選作Style Icon......等,slim-fitted的英倫風範果真深得人心!

Eddie與女友
繼優等生女星Carey Mulligan後,我們小雀斑在去年交了個新女友,這個幸運的女孩名叫Hannah Bagshawe,是個圈外人 (媒體公關)。Next Big Thing:Eddie Redmayne

或許是濃濃的伊頓氣質,Eddie很常飾演舊時代題材的電影和古典文學 (大概10部中有8.9部這樣XD),從中世紀、50-60年代到80年代,他也的確都將之駕馭得很好。在2011年與Michelle Williams及Emma Watson合作的《我與夢露的一周 My Week with Marilyn》讓他獲得了更多的注目(btw 我一直覺得Emma應該是他的菜才是),知名度也隨之大開。除了許多媒體採訪露出 (如英國GQ以「Next Big Thing」為題做了專題採訪),Eddie也因為這部片入圍2012 BAFTA的「Rising Star」獎項提名 (湯抖森也有入圍,不過得獎的是Adam Deacon),「Rising star (後起之秀)」儼然成為他的標籤了。

整理幾個夢露時期的專題採訪:
Eddie Redmayne: the loneliness of being a hot young actor
Little White Lies magazine: Eddie Redmayne
anthonypearce: Eddie Redmayne interview
Little White Lies magazine: Eddie Redmayne
anthonypearce: Eddie Redmayne interview
Next Big Thing: Eddie Redmayne

而到了悲慘世界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大家都在問「那個滿臉雀斑的男孩是誰? 」("Hugh and Annie are great and everything, but, wow, that freckle-faced guy who plays Marius really jumps off the screen".) 正式跨足好萊塢市場後,隨之而來的各項活動出席、採訪,讓Eddie慢慢走向一線之列,以電影、電視、音樂劇、模特多方位發展的全能演員之姿,在主流市場中備受關注,成為這一波新生代英國演員進軍美國市場的生力軍之一 (*註1),迎來他出道至今的黃金時刻。而這個來自銀行家族、帶有貴族氣息的英倫黃金單身漢 (不過現正死會中) ,儼然成了許多少女的夢中情人。
紐約時報的一篇專訪中寫到:"The world now knows that he is colorblind, prefers shower gel to soap, suffers from razor burn and wears Tom Ford Black Orchid cologne... " (全世界都已經知道他色盲、喜歡沐浴乳勝過肥皂、為剃鬍灼痛所擾、使用Tom Ford Black Orchid香水....)


"Mr. Redmayne has not yet calcified into a celebrity. Oh, he can read an audience with the best of them..... He does not employ an assistant. He wanted to pay the check at dinner. The days he spent working at a pub “pulling pints” after college are still fresh in his mind. (Redmayne先生還未自恃為名人。他懂得聆聽群眾;他不請助理;他想為晚餐買單;他仍舊時常想起大學畢業後工作的PUB)"

附上Glamour雜誌列出的19項「我們愛Eddie的理由」(*註2),包括“溫暖悅耳的嗓音” “翹起的額髮” “他會唱歌” “在劍橋讀藝術的高材生” “那該死的雀斑與顴骨” “出色的時尚實力” “抓頭髮的方式” “向鏡頭微頃的拍照姿勢”“他居然已經31歲了”“人看起來出奇的和善”“他承認會偷拿飯店的肥皂,就像一般人一樣 (XD)”.......,還有,“他是Tom Hiddleston的學弟”。

※註1:Eddie在採訪中有提到這一個英國"Group" 包括Dom Cooper,Charlie Cox,新版蜘蛛人Andrew Garfield以及小本Ben Whishaw等 (全都是音樂劇出身的演員),他們『比起好的工作伙伴更像是親近的同齡人』。 而另外一篇報導則提到Henry Cavill和Jim Sturgess也在此一英倫熱潮的行列。
※註2:詳見 Glam'mag: Why We ♥ Eddie Redmayne

而到了悲慘世界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大家都在問「那個滿臉雀斑的男孩是誰? 」("Hugh and Annie are great and everything, but, wow, that freckle-faced guy who plays Marius really jumps off the screen".) 正式跨足好萊塢市場後,隨之而來的各項活動出席、採訪,讓Eddie慢慢走向一線之列,以電影、電視、音樂劇、模特多方位發展的全能演員之姿,在主流市場中備受關注,成為這一波新生代英國演員進軍美國市場的生力軍之一 (*註1),迎來他出道至今的黃金時刻。而這個來自銀行家族、帶有貴族氣息的英倫黃金單身漢 (
紐約時報的一篇專訪中寫到:"The world now knows that he is colorblind, prefers shower gel to soap, suffers from razor burn and wears Tom Ford Black Orchid cologne... " (全世界都已經知道他色盲、喜歡沐浴乳勝過肥皂、為剃鬍灼痛所擾、使用Tom Ford Black Orchid香水....)


"Mr. Redmayne has not yet calcified into a celebrity. Oh, he can read an audience with the best of them..... He does not employ an assistant. He wanted to pay the check at dinner. The days he spent working at a pub “pulling pints” after college are still fresh in his mind. (Redmayne先生還未自恃為名人。他懂得聆聽群眾;他不請助理;他想為晚餐買單;他仍舊時常想起大學畢業後工作的PUB)"

附上Glamour雜誌列出的19項「我們愛Eddie的理由」(*註2),包括“溫暖悅耳的嗓音” “翹起的額髮” “他會唱歌” “在劍橋讀藝術的高材生” “那該死的雀斑與顴骨” “出色的時尚實力” “抓頭髮的方式” “向鏡頭微頃的拍照姿勢”“他居然已經31歲了”“人看起來出奇的和善”“他承認會偷拿飯店的肥皂,就像一般人一樣 (XD)”.......,還有,“他是Tom Hiddleston的學弟”。

※註1:Eddie在採訪中有提到這一個英國"Group" 包括Dom Cooper,Charlie Cox,新版蜘蛛人Andrew Garfield以及小本Ben Whishaw等 (全都是音樂劇出身的演員),他們『比起好的工作伙伴更像是親近的同齡人』。 而另外一篇報導則提到Henry Cavill和Jim Sturgess也在此一英倫熱潮的行列。
※註2:詳見 Glam'mag: Why We ♥ Eddie Redmayne
# Movies I've Watched (part.2)
自從上篇年代久遠的文章後又看了幾部作品,在這裡補充心得&推薦給大家。
➔ 古早作品心得請見part.1:
[特輯] 我所關注的新生代英倫影星②:Eddie Redmayne(艾迪瑞梅恩)

推薦指數:★★★★
根據Ken Follett同名小說改編的八集迷你電視劇,以中世紀一座哥德大教堂的興建為引線,帶出當時政治與宗教的權力鬥爭 ,以及為夢想拼搏的小人物們的革命與犧牲。特別的是同時進行貴族階層與平民兩條故事線,以大教堂的建造作為兩者連繫,交織成超越世俗、有血有淚(還有亂倫) 的史詩鉅作,雖有濃厚宗教氣息卻不致讓人反感,由修士Philip引出的善惡與信仰掙扎也值得反思,我個人蠻是推薦的。

Eddie在劇中飾演的是被建築師Tom收養的巫女之子紅髮傑克,也是極具天賦巧手的工匠,雖然是名義上的男主角,但戲分不算太吃重,可以說是一個引線般的人物吧!從無法說話的孤僻小男孩 (斗篷造型整個萌到慘絕人寰啊),到獨當一面修築教堂的大匠,Jack的成長與教堂息息相關,他放的那把火、他與郡主之女Aliena的戀情,都是推動劇情極大的關鍵點,這邊就不多劇透大家了。我覺得算是近年來難得製作精良的歷史劇,雖然結尾稍嫌匆促,但整體還是瑕不掩瑜的。

▼艾迪講述角色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德伯家的黛絲 (電視劇)

推薦指數:★★★
英國文豪Thomas Hardy的長篇名著,由BBC於08年改編成新版的四集迷你劇。這部因為已經知道劇情了(徹頭徹尾的悲劇啊!) ,所以比較沒辦法那麼融入(一直在吶喊"不要說不要說~"),不過真正到了終局還是搞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Gemma Arterton真是一個精緻的古典美人胚子,從純真如嬰孩的Tess、克苦癡情的Tess到最後的恍若隔世,都讓人驚艷。雖然我如此喜歡Eddie,但還是要說:比起名叫Angel的男人,被玷汙的Tess才更像天使。只能說是部看了會讓人熱血沸騰、女權意識熊熊覺醒的作品(男一男二都是渣吧)。

▼本劇最經典橋段.....XD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聖殿春秋/上帝之柱 (電視劇)

推薦指數:★★★★
根據Ken Follett同名小說改編的八集迷你電視劇,以中世紀一座哥德大教堂的興建為引線,帶出當時政治與宗教的權力鬥爭 ,以及為夢想拼搏的小人物們的革命與犧牲。特別的是同時進行貴族階層與平民兩條故事線,以大教堂的建造作為兩者連繫,交織成超越世俗、有血有淚

Eddie在劇中飾演的是被建築師Tom收養的巫女之子

▼艾迪講述角色

推薦指數:★★★
英國文豪Thomas Hardy的長篇名著,由BBC於08年改編成新版的四集迷你劇。這部因為已經知道劇情了(徹頭徹尾的悲劇啊!) ,所以比較沒辦法那麼融入(一直在吶喊"不要說不要說~"),不過真正到了終局還是搞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Gemma Arterton真是一個精緻的古典美人胚子,從純真如嬰孩的Tess、克苦癡情的Tess到最後的恍若隔世,都讓人驚艷。雖然我如此喜歡Eddie,但還是要說:比起名叫Angel的男人,被玷汙的Tess才更像天使。只能說是部看了會讓人熱血沸騰、女權意識熊熊覺醒的作品(

▼本劇最經典橋段.....XD
btw 終局的畫面實在太美了,也太摧淚了。 (『拜託.....讓她再多睡一會兒。』)
"It couldnt have lasted, Angel. Too much happiness.
If we had danced that day, how happy we might have be. "
#
雖然Eddie是難得不論甚麼BG愛情片都能食得下去的一位演員,但另一部美版的《幸福的黃手帕》我就有點力不從心了,主要的原因還是暮光面癱女,一號死魚眼表情讓我頻頻出戲啊(哭哭)! 所以讓我們跳到比較近期的作品:
My Week with Marilyn 我與夢露的一周 (2011)

推薦指數:★★★✩
這部期待已久的片是在電影院看的。內容是在講述瑪莉蓮夢露在拍攝電影《遊龍戲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時,與當時身為導演助理的英國影人Colin Clark發生的一段情緣。Michelle Williams的夢露氣揚太強,若隱若現的情挑與曖昧,讓整部電影散發迷人的費洛蒙香氣,我只能說“這女人實在是太有一手了”,Kenneth Branagh的Laurence爵士也添加了很好的衝突,相較之下Eddie能夠發揮的地方不是太多,而艾瑪更可以說是個小龍套。


有趣的是,Colin這個角色融入很多Eddie的個人特質 ─ 英倫公子哥、伊頓公學、待過合唱團等等(選角真是非艾迪莫屬啊!),『你就像是一個王子。』瑪麗蓮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在伊頓校園護送她的Colin─不,Eddie,渾身無不散發著王子般,青澀又明媚的大男孩氣息,足以帶給身處混亂的女神平和與治癒。


▼附: 威廉王子的伊頓同班同學們,真正的高富帥。 (11為Eddie, 20是威廉 / 相關報導)

Birdsong 鳥鳴 (電視劇, 2012)

推薦指數:★★★★
又是一部經典改編的迷你電視劇(共兩集),原著是Sebastian Faulks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同名小說 ("鳥鳴"象徵大自然遵循規律,對人類的殘酷無動於衷),深受英國人喜愛。以主人公Stephen為視角,將戰壕與過去一段戀情回憶的兩條線穿插進行,讓我想到小加 (Gaspard)的《漫長的婚約》。剛看的時候想說怎麼又是演不討喜的角色? (年輕的小三) 但慢慢看下來覺得這已經是他演過的角色中比較立體、有血有肉的了,有很多定格的臉部特寫,Eddie的淺色眼睛彷彿會說話。比較讓我出戲的是Stephen不死魔人的設定,感覺沒有打甚麼仗就受傷然後又每每死裡逃生,主角外掛開很大啊!
又是一部經典改編的迷你電視劇(共兩集),原著是Sebastian Faulks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同名小說 ("鳥鳴"象徵大自然遵循規律,對人類的殘酷無動於衷),深受英國人喜愛。以主人公Stephen為視角,將戰壕與過去一段戀情回憶的兩條線穿插進行,讓我想到小加 (Gaspard)的《漫長的婚約》。剛看的時候想說怎麼又是演不討喜的角色? (年輕的小三) 但慢慢看下來覺得這已經是他演過的角色中比較立體、有血有肉的了,有很多定格的臉部特寫,Eddie的淺色眼睛彷彿會說話。比較讓我出戲的是Stephen

隧道工頭Jack Firebrace的角色線刻劃得很成功,是本劇的最大亮點。相較之下Weir上尉就比較可惜了,聽說原著交代得比較詳細,是個頗重要的角色,結果在電視劇中一個變成打醬油歪斜角色:有點娘娘腔、沒有交往過女人、深深愛著Stephen結果被一槍爆頭而亡 (實在太突然比起感傷多了點喜劇效果),最後還來個裸男照片是哪招, 果然是BBC的惡趣味啊!

▼賣肉大放送(?)


btw還有一個有趣的看點是,這部片的主要男演員都演過同志角色(都熟面孔啊),Eddie就不說了,像是裡面的Gray上尉是和小本一起演《故園風雨後》的Matthew Goode (Charles),也是《單身男子》中教授死去的愛人;隧道工Joseph Mawle演過《迷情站台》的老少戀;愛到卡慘死的Weir上尉Richard Madden出演過《喬治男孩》(Kirk).....只能說真不虧是大不列顛腐國啊!

綜觀來看,戰爭的部分比愛情戲精彩得多,然後煽情床戲跟歪斜點都有了,可謂美劇與英劇的綜合體(笑) 第一集稍嫌緩慢,第二集有越來越好的趨勢,尤其亞眠最後一戰的壯烈讓人動容──「若心生猶豫,便勇往直前」,也難怪Stephen要感嘆 “This isn’t a war. This is an exploration of how far men can be degraded.(這不是戰爭,這是在探究人類墮落的極限)”。最讓人動容的是最後Stephen從漫長的隧道中重見天日,發現一切戰事業已結束,不禁抱著德國兵痛哭失聲 ──本來百姓之間就沒有什麼可仇恨的。

另外原著結局也並不那麼充滿希望,Stephen在獲救兩年後都無法開口說話,至死都活在戰爭的陰影之中。有空的話想要找書來看看,應該會有跟電視劇不同的體悟吧。
"There is nothing more. To love and be loved."
Les Misérables 悲慘世界 (2012)

推薦指數:★★★★✩
▼外媒以"dream team"稱呼悲慘世界的強大卡司。



接下來是兩個靈魂人物Hugh Jackman的尚萬強(Jean Valjean) 和Russell Crowe的賈維(Javert)。老實說兩人都有些獨唱部份讓我小小分神,Hugh Jackman的演唱沒有音樂劇尚萬強那種讓我從頭到腳毛的戰慄感 (沒辦法Colm Wilkinson實在太強大了),但精彩的演技已補足聲線的瑕疵,一開始教堂的獨白戲 (Valjean's Soliloquy) 尤其亮眼,Bring him home 和終章的兩段表演也都很不錯。btw 鐵漢柔情的休叔真是帥,害我都想再去回味一下金鋼狼安捏XD

Russell Crowe相較之下顯得黯淡,不知道是聲音太溫柔還是長相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在那邊給我唱情歌(ex.Star),尤其是最經典的 Javert's Suicide 應該是要很感人的,我卻連鼻酸都沒有 (還有點想笑),我附近還有人此時起身去上廁所耶XD 不過把勳章給革命小男孩的改編深得我心,可以說是“最抒情”的賈維阿!

再來是我們的熱血公子哥Marius,Eddie再一次出演這種一見鍾情陷入愛河、唐突到不行的角色 (白話: 

➟ Fade in 雜誌封面專題:Into the MAYNEstream
另一位革命青年領袖─ Aaron Tveit 飾演的安佐拉 (Enjolras) 同樣出彩,這位帥氣度和唱功都在水準之上的演員也受到不小的關注,特別喜歡酒館的Red and Black 橋段

另外Cosette和Marius的戲份大幅刪減了,讓他們的愛情線似乎不若Éponine感人,不過我還是要說時尚ICON Amanda小姐仍舊美得不可方物,無法好好發揮歌唱實力真是可惜了。

幾個有意思的配角:德納第夫婦一改原著讓人恨癢癢的反派角色,走得是喜劇路線 (看選角就知道了),海倫娜和Sacha Baron Cohen (大獨裁者/雨果/布魯諾/波拉特....我還真看過不少他的片!) 都是我很喜歡的演員,這次的出現叫人出驚喜,為沉重的劇情添增一絲好萊塢(寶來塢?)氣息,緩和調節了氣氛,否則我覺得隔壁的男士可能會一睡不起。而飾演主教的Colm Wilkinson是最經典的百老匯首演及10周年演唱會的尚萬強,在電影版化身神父別具意義。Colm也果真寶刀未老,聽他演唱彷彿有聖光(?)降臨讓人都想跟著升天了。

結局Epilogue的運鏡與呈現十分讓人動容,Hugh的表現很棒,Ann的出現更是讓摧淚程度加倍。另外電影版改編的宗教意味又更濃了,雖然不影響觀影樂趣,不過我相信基督教的朋友們看著應該有更深一層的感動。

有人批評電影版的唱功,但我認為不同體裁的表現手法著重點本來就不同,試想演唱會單是用唱的就讓人潸然落淚,唱功自然出神入化,而電影還要考量到演技、場景及大眾性,能夠齊聚這麼多會唱的好萊塢影星,並特別使用現場錄音添加音樂劇的Live感,一個喘息一個停頓一個哽咽都如此真實,實屬不簡單。若能透過電影將《悲慘世界》帶入大眾,許多人因此回去找小說或音樂劇來看,那便可以說是對雨果的一大致敬了。
最後再來聽一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有人批評電影版的唱功,但我認為不同體裁的表現手法著重點本來就不同,試想演唱會單是用唱的就讓人潸然落淚,唱功自然出神入化,而電影還要考量到演技、場景及大眾性,能夠齊聚這麼多會唱的好萊塢影星,並特別使用現場錄音添加音樂劇的Live感,一個喘息一個停頓一個哽咽都如此真實,實屬不簡單。若能透過電影將《悲慘世界》帶入大眾,許多人因此回去找小說或音樂劇來看,那便可以說是對雨果的一大致敬了。
最後再來聽一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接下來Eddie將參與Wachowski姐弟繼《雲圖》後的新科幻動作片《Jupiter Ascending》 (終於不是古典史劇了啊),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閱讀:
[特輯] 我所關注的新生代英倫影星②:Eddie Redmayne(艾迪瑞梅恩)
延伸閱讀:
Eddie Redmayne: The darling of tis making tracks into Hollywood
Eddie, Steady, Go: The talented Mr Redmayne on Baftas, bankers and Birdsong
Eddie Redmayne, the Talk of the Town
資料來源: IMDb、WIKI、GQ、Vogue、tumblr、Glamour
影片來源: Youtube
全篇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引用,謝謝!
全篇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引用,謝謝!
8 comment
我高中的時候也看過悲慘世界耶真的是高中課堂必備哈哈!!!!
ReplyDelete你介紹的人我都好喜歡喔><
辛苦了感謝耶~~~
真的很詳細:D
看得好滿足!
ReplyDelete難怪看電影的時候覺得馬里歐有點眼熟,原來是看過妳的介紹>_<
剛剛又回去看了一遍介紹文,多了好幾部口袋名單(y)
太期待接下來的作品了~~~
PS.為何我們現在高中還沒提到悲慘世界O_Q難道是高三?!
不過今年模擬考倒是有出現啦(離題)
@ Kan
ReplyDelete可能有的學校老師不愛吧哈哈~~
妳可以自己上水管看~ 我覺得很不錯,再看一次仍舊經典:))
我覺得我期待這篇[艾迪文]的程度跟期待電影[悲慘世界]的程度好像不相上下,其原因我也說不上來,不過既然艾迪已經在我心裡留下一個美好的記號(如同湯姆所留下的一般XDD)那就暫且別追究了唄。
ReplyDelete我對艾迪認識的算晚,而在這之前已經透過你上一篇的艾迪文而對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也去租了[浮華陷阱]跟[我與夢露的浪漫週記]DVD回家觀賞,因為只相隔幾小時接連著看,而且又是故事風格迥然不同的兩部電影,所以看完之後有點給他精神錯亂(笑)但也因為如此,更能感受到艾迪不俗的演技(即使演對手戲的兩個女主角完全戲精來著)。倒是真的覺得在[我與夢露的浪漫週記] 裡艾迪表現的如此自然,或許正是因為如你所說這角色的一些際遇都與艾迪本身雷同的緣故吧。
[浮華陷阱]最後的那幕有令我感到一股冷冽,後來還去搜尋真實事件的後續,突然被一股很悲傷又如同懸在空中的情緒包圍,那種衝擊有點類似幾年前看完[神秘肌膚]後的心情。
是說在這之後都還沒去找艾迪的其他電影來看,而最近一次看的當然就是[悲慘世界]了。這真的是一部很棒的音樂劇式的電影,從你的網誌得知這部電影是採用現場收音,對於演員們一邊演一邊唱的真功夫完全佩服也更加感動,芳婷每出現必讓我落淚,最後在教堂跟尚萬強的那段我整個哭到一個不行。當聽到艾迪唱出第一句歌詞時其實我有驚喜了一下,稱不上是非常好,但是很真誠,而且很可愛(笑)不過我喜歡他跟愛波寧為他擋子彈後的對唱勝過於電影中他跟珂賽特對唱的任何一段說,癡情的愛波寧,唉.....
最後我要說[19項愛小雀斑的理由]真的讓我拍桌大笑了XDDDDD他是他31歲了!!!而且他是湯姆的學弟,這????好吧,我承認我有因為他是湯姆的學弟所以有更喜歡他(不要揍我>"<),而且他居然跟我同年這點也讓我很有親切感XDDDD對照高中的照片臉蛋根本完全沒變啊!!!唯一改變的只有眼神裡越來越閃耀的光芒。
真的很喜歡這篇文章,也很感動於你如此鉅細靡遺的介紹艾迪,所以我想要第一次在這裡留言。謝謝你這麼用心的寫下這篇,也謝謝你看完我有點落落長的留言:)
雖然Eddie唱個也很好 但我還是比較愛10周年版的michael ball 他的聲音很有穿透力
ReplyDelete@ Coreen
ReplyDelete謝謝妳總是超過正文的精彩回覆 (抱)
@ Unknow
10周年的也很棒沒錯,不過對艾迪的溺愛大概讓我偷偷加了幾分haha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感謝整理分享 寫得太棒了 希望可以看到你寫愛的萬物論&怪獸和它們的產地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