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xt by Dong Ze
» Arranged by KOSZINE
整部片我最喜愛的隱喻段落並非來自小說,而是李滄東和另一名編劇的創作,也更能體現李滄東版本的主旨。主角李鍾秀在街上偶然重逢國小同學海美,第一次踏入她家時,海美說她房間向北採光極差,一天中只有短暫時間會有從遠方首爾塔反射進來的陽光,非常珍貴。當天鍾秀和海美做愛,鍾秀在牆上的陰影中瞥見那道反射進來的幻美光芒,他入迷地盯著看,直至光芒消失。之後鍾秀來替出國的海美餵貓,每次都在無人房間掏出性器,看著窗外的首爾塔自慰。
![]() |
鍾秀愛上的是那一瞬之光 |
鍾秀戀愛了,故事裡他愛上了海美,但實際上,他愛上的是那一瞬之光。村上春樹原著裡的燒柴房在電影中成了燒溫室,那何嘗不是另一種一瞬之光,火焰絕美,但終將消逝,無法抵達任何地方。只是鍾秀需要追逐這道光,就像班需要燒溫室,就像海美提到的非洲飢渴者(Great Hunger),不只滿足於肉身溫飽,而是渴求更高的生命意義。
![]() | ||
『世界對我來說仍是謎團。』
|
於是在海美消失後,鍾秀開始跟蹤他認定的兇手班,尋找各種蛛絲馬跡,偏執到變態的程度。海美曾提過鍾秀小時候把掉進水井的她救出來,因此在鍾秀心中,消失的海美彷彿仍待在那個深井裡,等待他來救她。導演非常曖昧地呈現海美消失的真相,撒下各種可能性,但鍾秀終究只相信他願意相信的,就像海美表演過的撥橘子啞戲,當你忘掉沒有橘子這件事後,橘子就出現了,唾液會分泌,幻象可以成真。
![]() |
『你不能想著這裡有橘子,而是要忘記這裡沒有橘子。』 |
本片在劇情上是開放的,真相直到最後一刻都沒有揭露,但導演想說的已傳達在片尾,追逐稍縱即逝的幻象光芒,得到的終究只有毀滅而已。除了複雜多義的文本,攝影也讓人印象深刻,海美裸上身在漸層暮色下舞蹈,或熊熊燃燒有如慾望本身的溫室,都拍得極美。有一幕故意讓前景的鍾秀失焦模糊,遠景的樹清晰地在風中搖擺不止,純粹視覺地呈現鍾秀紊亂的心裡狀態,相當精采。
![]() |
「憤怒」與「孤獨」意象貫穿全片 |
![]() |
追尋的盡頭終將是毀滅 |
![]() |
夕陽下海美的獨舞成為本片最美的長鏡頭 |
相關閱讀:
現在是亞仁時代!無法定義的魅力集合體:劉亞仁(유아인)
關於,東澤 Dong Ze
現在是亞仁時代!無法定義的魅力集合體:劉亞仁(유아인)
關於,東澤 Dong Ze
小說家。小時候打不贏隔壁班惡霸,只好把「以故事決勝負!」當作口頭禪,後來不小心就變人生志向。
已出版《戀之拳》、《野球男孩》、《KO人生》。
粉絲專頁:東澤 @dongzethestorywriter
已出版《戀之拳》、《野球男孩》、《KO人生》。
粉絲專頁:東澤 @dongzethestorywriter
0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