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時尚力在全球舞台迅速崛起,相比起中、日、韓的亮眼表現,臺灣顯得落寞得多。KOSZINE特別專訪台灣資深秀導 時家寧 Danny,用他那一貫辛辣直白的風格,談談對於亞裔模特風潮,及臺灣時尚圈現況的觀察。
» Text by Danny Shih
» Arranged by KOSZINE
» Special thanks to Vittorio Tseng
談談亞裔模特崛起現象,及中日韓臺模特圈差異
單從這季男裝周來看就知道,東方模特市場根本就是中韓兩地的大車拚。他們為了讓自己國家的模特兒登上歐美時尚圈,可以說是不遺餘力,那真的是相當堅強的後盾。最簡單來看,以前美國影集如果要加入一個亞洲人,一定會挑日本人,但現在都改挑韓國人,代表在西方人眼中,誰是現在的東方強國,那就很明顯。在這之前當然是日本跟西方國家接軌比較密切,從山口小葉子開始、富永愛到 Chiharu,每一個世代都至少有一個女模當紅。早期我們都覺得只有日本人能打入歐美市場,但在05年以後,你可以看到很多中國人如劉雯紛紛走上國際,然後緊接著韓國人隨之跟上,演變成現在兩方男模女模的較勁。我認為2013 秋冬男裝周的 Juun.J 秀是一場很重要的關鍵,要不是他將眾多韓國男模一口氣推到秀上,接下來就不會有那麼多韓裔模特出現在國際了。尤其是選了李洙赫作為開場模特,這張秀圖在圈上瘋傳,引起了不小的關注度。
![]() |
Juun.J . Menswear Fall Winter 2013 |
像台灣的情況是,一直沒有跟國際接軌,並且缺乏專業的經紀人可以去分析歐美市場,不知道該怎麼推旗下有實力的模特,比如這個模特的長相、身材、氣質適合什麼國家,以及什麼品牌的市場,應該走什麼時裝秀才有可能有出線的機會, 這些都是經紀公司應該要去幫忙規劃好的。一個強而有力的經紀公司是不可或缺的,否則根本連被發去casting的機會都沒有,像中國的金大川、郝允祥能竄紅,是因為他們幕後牽線的老闆非常有勢力,跟商業的利益有很大關係。當然除了經紀公司的操作,模特本身的機運也是很重要的。
關注的亞裔模特
以模特兒的屬性來講,我覺得韓國人的LOOK還是比較國際。 我很愛的韓國女模朴智慧 (Ji Hye Park),是這三年內少數大滿貫的亞裔超模,有點劉雯的氣質, 但更為精緻、可塑性也更強,不只走秀,不論做什麼造型拍什麼樣的照片,都很好看。我會以「可塑性高不高」的標準來區分我喜歡的模特,因為模特必須適應各種造型,無論妝容怎麼改變都必須是好看的。像是男模的話要屬 Noma Han了,他也是一個很能做很多變化的類型,另一位Sung Jin Park 也不錯。最近在韓國很紅的李洙赫臉太漂亮了,反而有些受限。
![]() |
Ji Hye Park 、Noma Han |
關注的韓裔設計品牌
我自己有在買的是 Nohant, 簡單舒服好穿搭,但價格不算便宜。BLINDNESS 是難得乾乾淨淨的韓國設計師,有一些自己的創意還不錯,但這一季有點迷失自己,有太多別的設計師的影子。另外不少藝人愛用的pushButton、J Koo也不錯。
但整體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看日本的東西,因為日本會分很多派別,比如某個品牌就是針對某種特定風格,但韓國唯一讓我不解的是:大家都一樣,你在大牌秀場和東大門,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雖然韓國時尚的敏銳度很高,但沒有再更特別的東西,今天流行什麼,就會看到全大街的人都穿這樣,比較沒有自己的個人風格。日本的派別會相對分得比較清楚。
![]() |
Nohant (노앙) |
![]() |
BLINDNESS |
但整體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看日本的東西,因為日本會分很多派別,比如某個品牌就是針對某種特定風格,但韓國唯一讓我不解的是:大家都一樣,你在大牌秀場和東大門,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雖然韓國時尚的敏銳度很高,但沒有再更特別的東西,今天流行什麼,就會看到全大街的人都穿這樣,比較沒有自己的個人風格。日本的派別會相對分得比較清楚。
臺灣與亞洲各地時裝周的差異
我覺得台灣真的應該好好觀摩國外,看看別人已經做到哪裡了。每次看有台灣時裝周之稱的「台北魅力展(Taipei in Style)」,都有種閉門造車、交差了事,只是想把預算消耗掉的感覺。這個活動除了一來沒有見報率、二沒有廣泛的推薦、三沒有曝光的機會,每每參展品牌名單讓人不知所云。更重要的是這個展的對象為何?對於台灣時裝產業有何幫助?既然辦了活動,是否更應該要有經濟效益和媒體效益?![]() |
首爾時裝周、東京時裝周、台北魅力展 主視覺 |
我認為問題出在主辦單位沒有統合及規劃的能力,不像日本和韓國時裝周很明確,就是要帶來國際能見度及吸引買家,STYLE.com會把東京和首爾時裝周納入schedule,代表其有一定的權威和商業價值。台灣的時尚產業已經落後亞洲其它國家很大一截了,先不要求做到像日本或韓國那樣,但至少可以先從培養人才開始。台灣的設計師已到了一個很大的斷層,從以前台灣設計師協會,還培養出許多獨當一面的設計師,比如潘黛麗、傅子菁、陳季敏、溫慶珠 ……, 再加上當時中興百貨對於扶殖台灣設計師不遺於力,這些在台灣目前的時尚產業根本是零 。
![]() |
2015 台北魅力展「顛覆時尚- 英倫設計新定義」 |
既然是「台北」魅力展,為何要邀約中國及其他國家良琇不齊的品牌 ,而不是整合台灣許多有實力卻沒有資金的新銳設計師,以政府的力量和資金,讓這些有才華的年輕人,藉由這個平台去發展事業。每個時裝周收取參展費無可厚非,但政府更應該要有前瞻性,結合對於時尚方面更專精的專業人材 , 來整合屬於台北的時裝週。像日韓有財團資助設計師,台灣這樣的管道卻是少之又少,許多有才華的年輕設計師,自己摸索開小店、做網拍,滿腔熱情卻被現實層面消耗代盡 , 制度已如此不健全了,政府更應該發揮統合的力量,培養真正有潛力的人,不要每次等到一些人在國外得獎 , 或是跟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人成名了 , 才要厚臉皮的貼上去說這是「台灣之光」,真是讓人感到汗顏!
臺灣時尚圈現況
我覺得台灣時尚圈今天會走到這地步就是一個墮落的表徵。中國雖然財大氣粗,但出版和相關時尚媒體還是有良心,肯拍出更好的東西讓人看,教育他們的民眾。相較之下台灣時尚現在已是窮途末路的階段,時尚產業和媒體的心態還是:
『我今天如果不拍明星,封面就無法賣錢。』
『如果不拍這些東西,就沒有讀者要看。』
『台灣這邊就是沒有預算嘛 ! 怎麼跟大陸比 ?』
『就是沒有sample借不到衣服 ,所以拍不出好的片子。』
台灣永遠有很多的藉口來維護它墮落到極點的原因。就像很多國際中文版那些所謂的「FB小編」,頂著雜誌的光環,文筆卻幼稚得讓人翻白眼。還有些從業人員完全不能接受大眾的輿論,不能聽到讀者的批評,即便大多數的人都覺得很爛,這些人卻耳充不聞 ,永遠活在自己的光環裡,只要有批評的聲浪就會開始討拍靠北說:『對啦對啦每天罵我寫八卦沒營養, 但有營養有人要看嗎?』現在的編輯出東西只是想要換取讚數、不管內容是什麼,就像某報名人時尚,原本是唯一幾個有專業程度的平台,但現在推出網路版,下標卻很聳動近乎低級 --「女星露八字奶、中洞大開」等,這樣的文字跟那些情色網站有甚麼不一樣? 或是成天把那些沒有作品、只會開腿露奶的「宅男女神」 當主流,一有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可以放頭條報導,這真的是台灣讀者想看的嗎 ?
看看日本AV產業這麼發達,但永遠不會是媒體主流 , 「AV女優千人斬」絕對不會成為重要新聞,但只要有日本名不見經傳 AV女星來台,每每都可以攻佔台灣娛樂頭條,這不就是自甘墮落嗎?媒體要有育教娛樂的意義,但已經沒有了育教功能,娛樂性質又如此的低級,就算為了銷量,也不能同流合汙,你不去教育你的讀者,怎麼知道讀者的接受度在哪裡?總是說不拍明星就沒人買,那我們就永遠看那些千年女星或是整型妖獸從1月拍到12月,一樣令人發膩的臉孔,只能看出這些女星的整型史,永遠沒有進步。
縱觀70年代台灣的時尚就是一個摸索,它沒有一個準則。80年代崇日、90年代加入了香港、00年之後變成韓國,台灣時尚在本土的地位就是個零,永遠沒有自己本身。台灣的時尚一直被殖民、一直被屈於追隨,永遠沒有自己領導的地位。唯有在台灣時尚圈百花齊放、時尚產業工業最發達的90年代,各大精品紛紛來台北,那個時候才有種跟世界接軌的感覺,然而卻又因為消費習慣及世道的變遷,以致台灣的時尚沒落至今。
台灣就是個時尚沙漠,一直身處在低階的環境,而且越來越惡劣。歷經每個年代的殖民,我們早已失去屬於台灣的時尚 ; 但環境再惡劣,我們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愛衣成癡 ,對 「服裝」有熱誠的人,不是默默的閉門造車,三生有幸一夕成名為「台灣之光」,就是放棄這條不歸路。都 2015 年了,台灣時尚產業之路卻是越來越窄,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推文創,但那些以金錢利益為中心思想的官員,又有幾個人真正懂得「文創」? 如果還有些許良心,身處在台灣時尚圈的你我,就算力量微薄,也該捫心自問:身處在台灣時尚圈的這個位置,到底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呢?
『如果不拍這些東西,就沒有讀者要看。』
『台灣這邊就是沒有預算嘛 ! 怎麼跟大陸比 ?』
『就是沒有sample借不到衣服 ,所以拍不出好的片子。』
台灣永遠有很多的藉口來維護它墮落到極點的原因。就像很多國際中文版那些所謂的「FB小編」,頂著雜誌的光環,文筆卻幼稚得讓人翻白眼。還有些從業人員完全不能接受大眾的輿論,不能聽到讀者的批評,即便大多數的人都覺得很爛,這些人卻耳充不聞 ,永遠活在自己的光環裡,只要有批評的聲浪就會開始討拍靠北說:『對啦對啦每天罵我寫八卦沒營養, 但有營養有人要看嗎?』現在的編輯出東西只是想要換取讚數、不管內容是什麼,就像某報名人時尚,原本是唯一幾個有專業程度的平台,但現在推出網路版,下標卻很聳動近乎低級 --「女星露八字奶、中洞大開」等,這樣的文字跟那些情色網站有甚麼不一樣? 或是成天把那些沒有作品、只會開腿露奶的「宅男女神」 當主流,一有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可以放頭條報導,這真的是台灣讀者想看的嗎 ?
![]() |
FHM 中國版 2015春夏特刊 / FHM 台灣版 2015 6月號 |
看看日本AV產業這麼發達,但永遠不會是媒體主流 , 「AV女優千人斬」絕對不會成為重要新聞,但只要有日本名不見經傳 AV女星來台,每每都可以攻佔台灣娛樂頭條,這不就是自甘墮落嗎?媒體要有育教娛樂的意義,但已經沒有了育教功能,娛樂性質又如此的低級,就算為了銷量,也不能同流合汙,你不去教育你的讀者,怎麼知道讀者的接受度在哪裡?總是說不拍明星就沒人買,那我們就永遠看那些千年女星或是整型妖獸從1月拍到12月,一樣令人發膩的臉孔,只能看出這些女星的整型史,永遠沒有進步。
![]() |
中/韓/台國際中文版 |
縱觀70年代台灣的時尚就是一個摸索,它沒有一個準則。80年代崇日、90年代加入了香港、00年之後變成韓國,台灣時尚在本土的地位就是個零,永遠沒有自己本身。台灣的時尚一直被殖民、一直被屈於追隨,永遠沒有自己領導的地位。唯有在台灣時尚圈百花齊放、時尚產業工業最發達的90年代,各大精品紛紛來台北,那個時候才有種跟世界接軌的感覺,然而卻又因為消費習慣及世道的變遷,以致台灣的時尚沒落至今。
台灣就是個時尚沙漠,一直身處在低階的環境,而且越來越惡劣。歷經每個年代的殖民,我們早已失去屬於台灣的時尚 ; 但環境再惡劣,我們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愛衣成癡 ,對 「服裝」有熱誠的人,不是默默的閉門造車,三生有幸一夕成名為「台灣之光」,就是放棄這條不歸路。都 2015 年了,台灣時尚產業之路卻是越來越窄,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推文創,但那些以金錢利益為中心思想的官員,又有幾個人真正懂得「文創」? 如果還有些許良心,身處在台灣時尚圈的你我,就算力量微薄,也該捫心自問:身處在台灣時尚圈的這個位置,到底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呢?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關於,Danny Shih (時家寧)
凱渥資深秀導,參與執導兩岸國際精品服裝大秀經驗, 並擔任藝人及廣告造型工作。
»» Photo source : style.com, Blindness, Nohant, Reflex Homme ,Vogue, ELLE, BAZAAR, FHM, KOSZINE
24 comment
說真的,他說的這些不是明顯的事實嗎?
ReplyDelete拿台灣時尚圈的沒落出來鞭
然後說,都是政府的錯
所以呢???
自己還不是再一個最埋沒台灣時尚的地方工作
吸血經紀公司~
多少年輕人想要做這行卻因為現實無法長久
認真栽培模特兒而不是炒短線
可以轉藝人的就趕快轉
靠誹聞變成通告咖的也說是名模
他現在這個地位應該可以發揮一些影響
為何不想想自己可以為這台灣時尚做什麼?
此篇文章出自我手,
ReplyDelete我只是就編輯給我的題目來做不同國家地區的比較,
政府做得如何?一經比較就顯出高下,
我也是納稅義務人、自然有權利鞭策,
但我從來不會思考自己有什麼 " 地位 " 的影響力?
用 " 地位 " 來影響左右也不是我的思考邏輯會做出的事 ,
經由您一番言論、我仔細想想我對台灣的時尚做了些什麼?
說來十分汗顏,我只是盡力的維持台灣秀場應該有的格局,
模特兒應該得到的待遇,和一個最基本的工作環境,
才能讓模特兒完美的呈現在舞台或鎂光燈下,
我能做到的就是盡到我做秀導的全部功力,
讓客戶和觀眾滿意,做一場不失水準的演出,
在日漸式微的台灣秀場 , 遠遠輸給其它國家的同時 ,
我想我已經付出了最大的心力 ,
而這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 .....
至於您好像對於 " 最埋沒台灣時尚的經紀公司 "
有非常深入的見解,
建議您不妨也投稿將您口中炒短線、靠緋聞搏版面,
吸血的台灣經紀公司內幕拿出來探討,
想必內容如果屬實一定能引起廣大共鳴,
也希望您能夠和我一樣光明正大的具名,
期待您的大作!
關於批評貴公司的用語
ReplyDelete是有點情緒化沒錯
在這裡道歉!
但個人覺得其實文中說的東西應該分成三個面向來說
1.MODEL
你文中也有提到
金大中之類的中國籍模特兒可以大紅跟經紀公司的操作有很大的關係
而台灣叫得出名字的經紀公司也就那幾個
或許從經紀公司開始著手培養模特兒
創造幾個真的是走秀的〝名模〞
才能夠引起社會大眾及敏銳度很低的政府關注
但現在的重點是台灣的模特兒因為制度問題
根本很難把模特兒當成是一份工作
如果不轉藝人就是轉行或轉幕後
2.時裝周
除了政府統籌無能之外
設計師的作品跟日韓比起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那就是跟消費者的距離太遠了!
跟髮型秀一樣,那些頭髮路人根本不會想要頂它走在路上
3.國際中文版
這只能靠自己的良心或是美感了~
這些看起來都不是政府有錢就能辦到的事~
畢竟政府在台灣時尚圈的影響力應該非常小
而一些對時尚圈有影響力的人
卻總是把影響力用在莫名奇妙的地方
例如:開設自己的複合式精品店(是在說你老闆沒錯)
就我個人立場而言,這些人比政府還要值得去批判
但你或許會覺得你養政府當然可以罵他
怎麼可以去罵養你的人呢?
是吧!
BTW我今天如果是鄉愿的一起罵政府,一起說靠台灣時尚就是這樣,不意外!
怎麼會不敢秀名,人有時候要說出真心話的時候,就是會有點孬,
希望你可以諒解,我也期許自己有一天可以變成可以秀名說真心話的人,
是我的目標!
BTW2.一開始留言被刪的時候真的很氣,想說原來KOS是一言堂
很高興你們最後還是把我的留言放出來了!
geez. you obviously know shit about fashion industry.
Delete講得非常好!!台灣的時尚產業究竟在哪裡?!
ReplyDelete每次看到那些所謂時尚雜誌的FB小編,我都快嚇死了!!
哈哈 ~ 很高興看到你的回覆 ,
ReplyDelete你分門別類的一二三點精譬的分析 ,
這也是很多無奈的地方 ,
市場太小 , 人選太少 ..... 還有許多的因素 ,
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明白的 ;
而我一直強調 ,
我是單就編輯給我的題目來做分析比較 ,
並沒有 " 罵 ' .....
如果我要罵 , 火力絕對是這篇的萬倍 !
( 我可是具名寫出這篇 , 做人還是有點孬 ~ )
希望我們都可以一直保持著說 " 實話 " 的個性 ,
畢竟這個年頭說實話的人不多了 .....
BTW 1. 我已經在文末表示這是 " 個人觀點 " ,
把公司政策和主事者行事風格通通算在我頭上 ,
有點嚴苛吧 ?
BTW 2. 我可是賣力工作換得我應得的酬勞 ,
沒有給誰 " 養 " 的問題 ,
這句話說得很傷人 .....
BTW 3. 這裡絕對不是一言堂 ,
有原文作者跟你討論 , 多有互動啊 ~
但上一篇我也是回了好幾次才成功 ,
以為我就要這樣被誤解了 .....
我並不認為台灣被邊緣化是政府的關係, 不用專業知識就拿其他國家的雜誌翻一翻, 就知台灣模特兒沒有幾個可上國際舞台. 很抱歉, 這是事實. 有型的人在台灣不會被選當模特兒. 只有可愛甜美才會, 就連挑外模也挑一樣, 但這些人都不會在歐美伸展台上出現.
ReplyDelete再來就是肢體, 一樣身材的人, 一個在歐洲長大, 另一個在台灣長大, 大多數歐洲長大的人其肢體會優雅很多, 這是大環境所致. 其教育也注重個人特質, 大多也對自己比較有信心.
設計師部分, 當一個人都跟其他人一樣在追求一樣的流行, 怎麼可以期望他們會有什麼創作? 所以大多數的作品永遠就有別人的影子.
人民部份, 有錢沒錢都想買名牌包, 來提升內心某一部的自卑. 然後每天看這些自稱造型師的, 時尚女王, 時尚whatever的人說今年流行這個, 那個. 衣服要這樣那樣配. 台灣人的品味也只能到那理. 所以即使有傑出的設計師, 也不會被欣賞.
企業方面, 流行投資血本無歸阿. 他們不懂流行. 靠人情給面子, 投個百萬意思意思, 下期別再找他做啦.
其他的 就像上方說的還有許多的因素, 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明白的.
總之, 有能力的設計師台灣不是沒有, 但可能找國外財團必較快. 再走國際性之前要通過很大考驗 (能力不及, 外國集團也不會隨便丟下錢的), 要不然只會被吸收當其牌下的設計團之一. 然後還很驕傲地跟人說, 我現在在為那個大品牌設計. 但其作品都會被修改.
其實現在流行都被操控. 大家都在copy大家啦. 然後全世界的小設計師的作品常被知名品牌偷copy (我講的不是zara那種成衣ㄜ). 要不然每年上百件樣式哪裡來的靈感?!
所以我的重點是, 台灣人沒有國際流行品牌, 真的沒關係啦!!!
拜託你這種產業外的外行話就留給你自己吧。
Delete想一一分析卻一大堆不知所云...
當然 你都說我不是專業. 台灣真的專業人才 都很清楚狀況 也不會進來看這篇啦
Deleteumm not really,這篇就扎實地點出了很多台灣時裝產業面臨的問題..
Delete如果硬要因為反對而反對所以來留言作為反擊,我覺得實在沒有必要!
ReplyDelete這篇文章講的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好!
作者把近年來台灣時尚圈剖析的體無完膚,卻相當正確,字裡行間也可以看出作者對時尚圈的熱愛關心以及痛心不捨!
我們真正需要的就是作者這種人!
雖然講起來實在很羞恥!但是每一期的VOGUE Taiwan 我都有買!幾年下來文章沒有進步,資訊也跟過去一樣!(我知道編輯很用心)但是這些為了口味而去迎合的文章真的有必要請一位號稱時尚編輯的專欄來完成嗎?
內文提到韓國、中國模特兒的興起!近幾年來持續發光,身為台灣人的我也很不免得愛上了他們臉上的靈氣,但自己也會十分沮喪為何台灣沒有人真的這麼厲害!
如果說台灣經濟公司都在炒作!實在是錯誤的,台灣經濟公司也很努力(像是蔡宜樺、吳宜樺、金禧),很努力的推向世界舞台,只是連台灣媒體都不去了解報導更何況是台灣民眾!這些經濟公司也很用心,只是大家就是要看乳溝深蹲!媒體為了迎合也出賣了自己的文筆,更埋沒了新秀!
此文作者是想探討在台灣時尚相關產業的我們做了什麼事情。
ReplyDelete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包益民先生針對台灣的公司說的一句話:別人都在玩國際,而我們卻在玩本土。台灣時尚產業不興絕對是有很多種種因素,而且就像作者所說的根本就是 0 時尚,各自成立品牌各玩各的。我們有健全的娛樂產業,卻往往看到一直模仿他國。消費者從早期的日系一直到近期的韓風。台灣 style ? 現在在台灣是韓風當道,連許多藝人的妝髮造型都在學韓國,每次看到每次都覺得這些人很沒有想法,崇洋媚外一直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有沒有 sense ?
韓國的娛樂產業越來越強,強大到足以影響亞洲,讓歐美看到商業價值,好萊塢開始找韓國明星拍電影,時裝週開始找韓籍模特兒,LVMH 開始投資韓國演藝公司,這些事情絕對不是幸運,而是把市場價值做出來讓國際看見。反觀身處台灣的我們到底做了些什麼。而對岸中國更不用說了,靠強大的經濟體系,市場價值就可以完完全全踏進國際。
我看了許多台灣年輕的設計師品牌,有能力的能在誠品卡到一個櫃位或是在 AXES 和 One Fifteen 有個小空間可以賣,他們的設計並不會不時穿,他們需要的是消費者給的信心與支持。
我曾經任職於台灣的服裝設計師品牌,所以能體會作者 Danny Shih 的見解,我們都很希望台灣能發展時尚這一塊,因為時尚的經濟價值是可以很強大的。想想看一個遠景,亞裔四大時裝週 東京 首爾 上海 台北 ?
秀導並不無法改變上述選模這些問題,
ReplyDelete所以把相關情緒發洩在筆者身上並不是很恰當,
並不是任何一個冠上凱渥的人,都是你心裡所想做那份工作的人。
還有我相信這篇是以時小姐個人名義出來寫的,這只筆者的個人觀點,
她今天能夠具名出來寫出這些大家會想討論的文章我覺得就已經算是非常有心了,這個產業基本上很小,而這個議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意見,但大家其實都知道這些有很多是雷同大家都知道的事跟問題在哪,但要不要改變,政府是很重要的關鍵。
企業是跟著政府的,
台灣人買東西的習慣又都是跟著企業的,店裡賣什麼他們買什麼,廣告打什麼他們買什麼,一堆店賣韓貨服飾,當然他們的認知也就只會一直在韓貨服飾打轉,而各種出版刊物都是仰賴廣告收入的,大品牌才有資金可以下預算,當然你打開任何國際中文版跟看個品牌型錄差不多。
而品牌的問題出在哪 ?
在學校,台灣多數品牌,他們是不屬於找到資金之後再創立的品牌,多半是學生畢業後直接創立,由設計師獨立經營,我們台灣的學校教他們設計,但沒人教他們經營,為什麼 ? 師資,幾乎台灣所有的師資都是畢業後出國拿完學位直接至學校授課,他們雖然看很多但也很不懂市場 (消費者),他們非常懂時尚,但他們非常不懂市場上真正能賣的單品是甚麼,或是甚麼樣的風格該去哪個國家賣,這些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但該怎麼變好 ?
設計師方面
設計得好看是本分,但最好再增加兩個本分認知 : 多看各種風格做出差異化是本分 (目前太多台灣品牌雷同),如何找錢如何經營讓品牌擴大 (至國際市場) 也是本分。
民風、政府、媒體方面
這三個是無法一夕之間改變,你不能奢望睡了一覺明天全台灣的人開始不看國際中文版,或是國際中文版明天突然開始不報導香奈兒,或是那些政府老官員突然就腦袋通了,懂了時尚是甚麼,無法推動或改變很慢的體制,就別再期待。
總和是,
別再等了 (如上述設計師也是),從自己做起,去看真正的國際資訊,多看國外媒體,也告訴你的朋友,別再看台灣媒體的今夏流行的十個搭法或是藝人教你怎麼搭,拉著你的朋友多去看一些非韓貨的店,多接觸才有可能有興趣,興趣才有可能變成習慣。
還有多關注台灣設計師,
並且嘗試購買,畢竟是商業行為中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健康的經濟循環。
David Kuo / Buyer of PPAPER Shop
是時先生吧
Delete深有同感。雖然我不是時尚產業的,但都可以感覺得到台灣這樣的困境。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在大陸居住二年。去之前心裡總想那裡的文創或時尚一定差台灣一大截;去了之後才發現,除了許多年輕世代相當有國際觀,連時尚雜誌媒體都相當出色。每每都有令我驚豔的專題和企劃。那時我們台灣就相對落後了。
ReplyDelete二年後,我回到台灣,看到媒體所謂的主流的流行或時尚,竟然和我出國前相差不多的風格,其實很感慨。為什麼台灣的媒體視界是如此?媒體應具使命感,帶給大眾更多資訊及教育,而不是只挑些易消化自己也擅長做的東西來做。或許剛開始不討好,但"時間"會證明很多事。
幹嘛那麼累!
ReplyDelete穿lativ就好啦!
那個決戰時裝伸展台的邁可什麼的男士… 不都是萬年t-s
時尚這種東西,不都是風水輪流轉的,
反正就是點點、方格、小碎花,長的、短的、有邊、沒邊的,在那邊差個兩公分、三公釐的…
啊時尚就你們那1%的人在追流行,
我們還是照常過著穿藍白夾腳拖的日子,
是的,還不磨腳皮!
厚厚的! 可以摳 可以撕 可以流血的那一種!
你肯定沒看過prada的惡魔,甚至不削這種題材電影...但裡面有一段女老闆看見女主角對於大家執著服飾時噗嗤笑而說出的話很值得送你...(但整個原句我忘了)
Delete你所謂的平價服飾,我都有穿也沒買過精品,但這些平價服飾都與高價精品背後都是息息相關,因為有設計師創造了具有流行力的商品並影響當代的風格...歷史與時尚也完全是緊密的,如果自己不care至少也該尊重
lativ平價服裝和藍白拖是服裝產業的一部分,但中高端時尚也是啊,目標客層完全是不一樣的啊,怎麼可以用你那種心態以偏概全呢。
Delete
ReplyDelete資深前輩才敢大聲說真話,而且一口氣點破好多方面(默默點頭)。這些話就算內心os一萬遍也不敢說的啊。
我現在在國外工作,以前對服裝不懂茅塞未開,台版V開頭雜誌算我的啟蒙教材,一過季巷口出租店只要一本20塊,就會立馬前去搶購,但看到後來連這錢都不花了,台版Editorial拍得大多很___,模特兒的姿勢或髮妝也很過時,和同在內頁國外editorial並列,程度強弱之差到連門外漢也無法忽視......大概是六七年前了的往事了。
其他部分也很多地方戳重我內心的os,這邊就不明說了。
我也覺得把時尚產業跟政府扯在一起太牽強,
ReplyDelete台灣還有更需要被關注的議題。
但作者的評論真的很精闢而且看了很過癮,
期望可以看到更多類似文章,
也希望作者的文章能在時尚圈產生影響力
拒絕學習而又把學習跟模仿抄襲混為一談或許是固步自封的原因之一。
ReplyDelete另、當其他國家互相競爭互相學習以彰顯國力、
台灣形成了事情有做就好、
小編不要被國人罵而破壞所謂企業形象的心態。
深怕說到了中國就是親共、深怕說到了韓國說是追韓、深怕說到了日本說是媚日,到後來想先從台灣發跡的,只能漸漸閉門造車,
提高本土化的台灣特色來搏得族群認同。
然而卻不是國際的認同。
當自我把市場封殺
最後才來說難道台灣真的不行嗎?
不是不行,而是為時已晚。
雖然或許有人會說還是有很多台灣的設計師在國外闖出一片天;
但當中有多少是在台灣開始?
還是說有多少人忍痛出國讀書工作打拼後換來的?
台灣的時尚產業就算在怎麼落後 服裝有那麼難看嗎?有難看到出國被其他人看見會覺得
ReplyDelete穿的像(鄉巴佬)一樣嗎?難道台灣的知名服裝設計師就沒有進軍過歐洲或美洲嗎?如果
你覺得台灣時尚真的那麼差的話 那你為什麼不為台灣盡一分力呢?
你好像沒發現人家已經是在裡面努力好久才有此感想欸?
Delete雜誌那一段簡直說出我的心聲
ReplyDelete